中国传媒大学闫玉刚:要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着力进行人才培养

2021-07-02 09:46:00
分享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2021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客观把握创新型创业规律,对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执行主任闫玉刚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双创”教育的实践做法,解析了高校创新的奥义。

 
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执行主任  闫玉刚

 
新时期大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

 
闫玉刚表示,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过程能够顺应行业发展规律、以创新思维看待问题,是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一环。伴随经济发展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前行,高校双创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对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新形势下,大学生如果缺乏创新意识、不具备面对行业发展的实践意识,则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闫玉刚提到,创业或创造均立足于创新,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创新推动创作、创造,从而促进创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课堂授课这样的形态,而是可以考虑在校内教育课程基础上加入校外企业导师课程讲座,以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指导,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并将双创项目真正立足于市场实践。

 
专创融合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助力乡村振兴

 
闫玉刚介绍,中国传媒大学整合平台资源,建设“五位一体、六创融合”的传媒特色专创融合新模式。通过推动课程、讲座、训练营、竞赛、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创意、创新、创业、创作、创造、创见“六创融合”的双创教育生态。其目标是要贯通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各个环节,探索“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拔尖人才协同育人机制”,助力“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依托传媒学科、影视艺术及工学院优势,借助校内国家重点融媒体实验室平台,鼓励大学生进行专业创作,帮助学生利用学科交叉融合,创造一系列真正能够用于社会实践的实体化产品;同时发挥自身传媒学科特点,通过传媒富民形式,以项目创业为支撑,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共同推进国家战略目标

 
以创新为推动要素 分类实施促进创业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如何开展?闫玉刚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满足三个基本要件:

1具备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孵化空间;

 
2相关资金及时跟进与投入;

 
3建设面向不同层级的、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如针对高校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普及双创理念与知识。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创新项目评选与优质项目孵化,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双创项目与企业合作,帮助引流创投基金等。

 
闫玉刚强调,传媒的特色是面向社会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在双创教育中要培养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不能以单纯的经济效益进行衡量,而是要弘扬正能量、在行业领域中有创见,能够引领和影响行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创意为基础,以创新为推动要素,分类实施促进创业实践。有足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面向社会发声,从而赋能行业发展。

 
来源:中国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