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更优、平台更广、优惠更多……教育部解读国家最新支持政策

2021-10-21 10:50:26
分享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进行了解读。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

 
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以来,教育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举办了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603万个团队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春力量。大赛以赛促创效果明显,成功孵化了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

 
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也面临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医保局、税务总局、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建设银行等15个部门共同研制此《意见》。这是史上第一次由国务院出台的专门针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干货满满,全是实招硬招。

 
《意见》针对大学生创业初期融资难提出哪些对策?

 
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是一大难题,虽然有一些好项目,但是因为资金断裂无法继续,也很容易失败。针对该问题,《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税扶持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包括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做好纳税服务,强化精准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金融服务,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引导创新创业平台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早期投资与投智等。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将有效落地。

 
针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情况,《意见》提出哪些扶持政策?

 
一是落实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按有关规定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等。

 
二是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救助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创业风险补贴、商业险保费补助等方式对大学生创业予以支持。

 
三是明确“五险一金”缴纳。规定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可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减少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意见》出台后预期将会有哪些变化?

 
一是各地各部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意见》提出的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将有力服务和引导更多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

 
二是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协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将更加完善、顺畅。《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覆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各相关部门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三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意见》聚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关键环节和领域,有利于推动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意见》专门提出要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此次在文件中将大赛以专门部分进行说明,突出了大赛在推动创新引领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持续办好大赛的重要性。

 
“互联网+”大赛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亲自提议举办以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怀与指导。特别是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极大鼓舞了全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为办好大赛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大赛秉持教育本色,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贯通,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可以说,大赛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成为展示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的重要舞台。

 
如何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重在落实。为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方案》对18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了责任部门,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深入了解情况,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将加强协调指导,督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项政策的落实,同时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

 
文章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