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发起成立并发布“共识”

2021-11-10 14:56:44
分享到:


2021年11月4日,“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首次会议。“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由国内具有一流学术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企业家和智库专家组成,其定位是“创新创业创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业性高端智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作为“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的策划人、创建人和论坛主席主持会议。徐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这为新时代中国创新创业创造工作指明了前进航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提出并大力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激发全民族的创新基因、创业精神和人们在创造财富过程更好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注入了强大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应运而生。论坛集聚中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以服务国家高质量创新发展为导向,坚持守正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着力丰富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新体系,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创造研究新生态,助力推动高等教育“创业型”转型新范式。

 
▲徐飞教授主持论坛

 
会前,由徐飞策划、协调、起草了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共识”,共同参与起草的还有刘铸、刘志阳、赵旭、张竹筠、张福利(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初稿完成后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方式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打磨和修改后形成送审稿。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秘书长刘志阳教授领读了论坛共识送审稿,再次听取线上线下与会者的意见。修改完善定稿后的“共识”得到一致通过并用中英双语同时发布,由此,“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正式宣告成立。


▲刘志阳教授领读论坛“共识”送审稿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景深、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占仁、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长张福利、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蔺楠、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先后在现场或通过在线方式做主题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景深教授表示,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高等教育范式改革势在必行。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吴景深教授认为,成功的技术创新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是科技必须具有时限性;二是经济要具有可持续性;三是社会有需求。创业是创新成果落地成为商品,形成新产业链和新价值链的商业行为,即为创造过程。吴景深教授强调,科技创新是把双刃剑,新世纪引领颠覆性科技创新,除了要有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之外,还必须要有相关知识来防止科技创新带来的副作用,这给未来时代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挑战,意味着大学教育范式改革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吴景深教授以香港科技大学的实际案例,对范式改革方式做了细致的分享。


▲吴景深教授作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教授表示,工程教育的变革一直是二十世纪以来工程教育的主要趋势。在面对新的形势,包括国际的竞争形势和高质量发展,新工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改革突破口。曾勇教授认为,让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应该进入到第一课堂。曾勇教授强调,要加强通识教育与领导力的培养体系,要使工科学生从学会做事到学会做人,通识教育不仅仅是要给学生共用性的综合素质。


▲曾勇教授作报告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教授表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以下六点不足:一是在高校里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共识;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实现普惠,没有覆盖到我们所有的学生;三是我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在很多高校的理解并不到位;四是我们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理解并不是很清晰;五是创新创业教育因为前面的原因,因此在“四进”上解决得并不如人意;六是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搭建还不完整。胡金焱教授围绕如何去克服、化解这些痛点不足分享了一些思考和青岛大学的举措。


▲胡金焱教授作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占仁教授表示,文化传统是人类不可逾越的基础,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在人生发展和创新创业方面,无论思想和行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创业文化因素,是我们把脉创业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基础。王占仁教授认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奋进、尚德、责任、创新等精神都为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在各发展阶段所体现出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更是为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牢根基。王占仁教授强调,厚植创业文化,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从政府导向、教育导向和社会导向三个方面着手。


▲王占仁教授作报告

 
哈尔滨剑桥学院校长张福利教授表示,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与国家政策、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高等教育也发生了深度的变革和创新。新工科人才一般分为创新型、工程型和技术型,校企合作是培养路径,产教融合和跨界培养是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和跨界培养的交叉部分就是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内涵,包含了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学科交叉、团队合作、项目教学、平台育人等新机构、新范式、新理念、新要求和新路径。张福利教授认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式转移,从人才培养而言,“创新” 是一种高阶素质;“创业” 是一种高阶能力;“创造” 是新时代培养优秀卓越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卓越引领教育发展。张福利教授强调,在数字化时代,各种边界逐渐被打破,各主体包括高校、政府、城市、产业和行业等更可能发生交互协同,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更应该采用“政产学研用就创”一体化育人模式。


▲张福利教授作报告

 
上海财经大学蔺楠教授表示,始终坚持面向行动的教学法不仅仅是寓教于乐,而是寓教于理论,游戏是载体、也是验证既有理论的途径之一,追求教(学)研(究)相长。蔺楠教授在将创业理论应用到创业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既有创业研究的一些基础假设,研究成果与中国实践中的创业实践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冲突。蔺楠教授认为,面向2035的高质量“三创”教育,需要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作为保障,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建设的。


▲蔺楠教授作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陈光教授表示,要张扬我们的制度优势、大国体制的集中办大事的优势,但同时要有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神,考虑大国体制和企业家精神如何更好地合作发展起来。陈光教授认为,中国的突破性创新理论应该是政府主导,以政策作为中心,包括技术、市场、企业组织,构成发展生态。陈光教授建议,面向2023、2050年,要实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一是基础科学,二是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完善激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生态体系。


▲陈光教授作报告

 
随后,天津大学施亮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董正英教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竹筠教授、中山大学任荣伟教授、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刘铸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刚教授等多位学者和业内专家依次围绕创业体系的建设、创新创业创造的融合探索、50人论坛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发言,建言献策,贡献真知灼见。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教育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