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利:新时代创业教育的战略主题

2021-12-23 13:34:23
分享到:
创业是一个时代主题,不管是个体创业热潮还是公司创业热潮的兴起都与社会转型紧密相关。个体创业热潮起源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社会以第二产业为核心,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成为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大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随着信息社会的兴起,创新、速度、个性化成为竞争的焦点,新创企业、中小企业因灵活性、创新、行动速度快的优势更加顺应时代,进而得到快速发展,大企业也在积极引进创业机制以克服“大企业病”。现在信息社会向数智经济快速发展,万物互联积累海量数据,数字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在改变各行各业,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大企业的资源被连接起来,在平台化、生态化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公司创业日趋活跃,进一步强化了创业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值得从战略的角度审视创业及创业教育。

 
创业离不开创新和创造,创新、创业、创造一体,相互促进。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因为创业者群体的专业化、科学化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而越来越具有创新性,创新和创业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整体——创新驱动创业。另一方面,创业的结果是创造,创造价值、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业、新的增长方式,结果会进一步影响创新与创业。创新——创业——创造作为整体使得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得以落地,也进一步支撑高质量发展。高校在这个体系中扮演者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与责任。

 
创新和发明不同,发明是技术概念,结果多为发现新事物;创新主要是经济术语,是将新事物、新思想付诸实践。创业更加偏向市场,偏向创造,有创新的创业更好,模仿甚至复制别人的经营模式也可以创业。创新——创业——创造体系直面社会需求,在解决问题中创造价值。新时代的三创教育要发挥其固有的优势,优先对标国家战略需求,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立足人才培养,共同探索未来发展的战略主题。

 
创新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没有哪个学科和专业不在谋求理论创新和贡献。创业是相对实践性的经济社会活动。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落后并不多。20多年的发展,成绩显著:在量的方面已经全面铺开。据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介绍,全国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专门课程有3万多门,上线的创新创业慕课也有1.1万多门,组织编写了创新创业专门教材近4千余种,而且我们依托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推出了156门国家级一流双创课程;全国高校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有3.5万余人,兼职的创新创业导师有接近14万人;2007年以来,有1000所以上大学、139万名大学生参与了“国创计划”,累计有34万个国家级项目获得总计58亿元的资助;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有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4347所院校的228万个项目、956万人参赛。在质的方面: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引领更加科学理性,开始强调“创业带动就业”,后续是“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更加理性和科学;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讲授从“替代(用MBA课程替代创业课程)”到“用创业知识和规律讲创业”再到“聚焦有助于高质量创业的基础,如思维与认知”,更加侧重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积极探索专创融合,思政、职业、创业教育融合;学生对创业的接受度和参与度都大幅度提高。

 
如何在现有的成绩基础上,立足新时代,对标国家战略需求、远景发展目标,更好地推进三创教育?对此我组织了多次焦点小组式的专家座谈,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就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六个战略主题,以期引起更广泛且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共同为我国的三创教育做贡献。

 
主题1:开展开展直面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在激发创造力、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乡村振兴、脱贫等诸多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接下来要瞄准国家愿景目标及十四五规划重点,逐项分析,明确哪些与三创直接、高度相关。研究创业教育该如何发力。另一方面,创业是经济社会活动,在从社会问题中识别机会,运用社会创业机制配合政府、与政府有效合作解决社会问题,有独特的优势,已有丰富的经验,在“内卷”“躺平”、社会阶层固化等多方面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主题2:强化目标/结果倒推的基础研究和试验 

 
创业被重视的主观原因是认识创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美国统计学者伯奇发现美国在1969~1979 年间,新增就业机会的80%是由雇 员人数不到20人的企业所提供的。创业能够创造新增就业机会是结果,创业教育的工作重心要聚焦源头,加强创业机理和规律研究,要研究创业活动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借力、助力新商科、新工科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培养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让更多的高质量创业发生。李泽湘教授在深圳创办的科创学院值得关注。

 
主题3:融入并成为整体 

 
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实践,发展脉络大体应该是这样的:商学院把创业活动作为开创新的商业活动研究其内在规律,创业教育关注创业活动背后的技能和知识;为了避免简单把MBA教育或素质教育代替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被作为独立的领域不断突出特色和丰富,形成相对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向商学院之外的各专业渗透,即所谓的专创融合;各领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丰富创业知识和工具,如设计思维,进而拓宽创业教育的范围。这也是比较理想的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未来创业教育可以不局限/停留于专创融合的融入,商学院不唱独角戏,创业学院消失,创业型大学涌现。
主题4:构建创业教育质量体系标准,克服高校创业教育同质性

 
国内创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广义的创业概念(即不是狭义的创办企业的创业)被广泛接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即创业教学多样性、泛化和参差不齐。多样性和特色都值得尊重,不能整齐划一,但也要积极探索人才培育的一致性和共性。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认证(如商科教育的AACSB、CAMBA,企业界的ISO9000等)的思路,研究出创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由相同的质量保证体系支撑和保证各自的个性和创业教育的多样性。

 
我国面向MBA/EMBA的认证体系

 
主题5: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创业教育可以是高校教学教育改革的抓手,已经是共识。就创业教育本身的改革,还有值得深化的空间,如基于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而非创业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基础和“三创”教育,面向非创业者开展创业教育,校园营造有助于创业技能提升的创业情境,而非降低不确定性的模拟等,值得不断探索。同时,有必要对创业教育政策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

 
主题6:加大创业教育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 

 
值得研究高校创业教育外溢的必要性和价值,高校应该也能够成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力量。过去创业教育更多面向的是初创企业,现在要将创业模型应用到大企业,促进公司创业和创新。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9月22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教育是时代的教育,具有可持续性,值得我们共同努力推进。

 
作者简介

 
张玉利,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管理学部委员、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2项,现主持重大课题“大型企业创新驱动的创业研究”。主讲的《创业管理》课程于200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编著的《创业管理》第5版2021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参与起草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参与论证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的文件。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