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读懂创新的密码》栏目邀请高校创新创业负责人就各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展开了探讨,日前,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学院院长王卫红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双创”教育实践,解析了高校创新的奥义。
培养师生综合素质 形成双创生态全覆盖
王卫红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了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力度,同时也成为了指引高校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他认为,双创的目标是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并非是要求师生真实创业,而是为他们进行商业运作的知识普及,以及创新研究意识的培养。
“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的双创教育机构建设,以做好专创融合、产创融合为目标,以做好公益服务、产品研发为导向,以做好技术落地、市场对接为己任,通过不断努力,建设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高校研究机构。” 王卫红表示,推进创新创业是全球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双创发展需要高校更多的重视和引导。
设计合理双创生态 引导教学实现专创融合
“以工业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职责,需要为带动全国的相关行业和产业创新变革提供更多综合性服务。”
王卫红提到,为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实践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应用,学校先后建立了创新创业中心和创新工坊,下属二十多个二级学院中均建立了创新创业空间。学校配备有服务于校友和师生层面的双创中心指导老师,设立了产业学院进行校企合作,以期做到真正促进地方产业经济。
以赛促教 积极赋予社会产业创新力量
王卫红提出,学校合理设计课程体量,致力于培养专业创新型人才。为了让学校的双创教育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社会特性,学校支持学生成立项目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在比赛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打造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品格。
“学校有着良好的地区优势和经济环境,师生共创项目也积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通过实践发展创新创意,不断向外界传达创新思想和创业理念。”王卫红总结,目前浙江工业大学已经建立了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园和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高校学生们的创新创业项目更多的试错空间。学校未来将持续加强技术研究,为中国的工业制造研究和生产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更多活力。
文章来源:读懂创新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