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三教”协同创新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2023-07-04 09:58:17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创新提出了“三教”“三融”,这是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精神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协调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三教”协同的实践基础


“三教”协同方面的提法,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里就有过表述,相关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以及农村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综合改革。之后,就有“三教”合作育人的探索和实践,主要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内设的成人教育学院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联合培养中职生的成人教育专科学历模式;进行21世纪,“三教”合作持续推进,分别形成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高职专科生的成人教育本科学历模式,以及在高职院校内联办普通本科教育专业模式;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3+4”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等等。这些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虽与现在的“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内涵不同,但是,这种合作育人的方式加强了“三教”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架起了“三教”之间往来的桥梁,为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进行了合作育人方面的有益尝试。


二、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教育需求侧来看,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需人才结构不同;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我们不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需要数以亿计的在职员工不断更新知识、迭代技能,因此,需要协调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并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对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教育的需求上。因此,需要各类教育渗透融合,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都能够实现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通道。


从教育供给侧来看,当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最主要的矛盾是教育类型和层次结构不均衡不协调,高等教育一头独大,职业教育短板明显,继续教育发展不充分。比如,高水平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不足,普通本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不突出;职业教育层次不完善,结构重心没有及时上移;继续教育支撑终身学习效果不凸显等。这些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与产业结构衔接不畅,就业市场上“用工荒”与“就业难”共存的人才供需错配。以上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教育自身深化改革、构建渗透融合机制来解决。


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三教”之间并非竞争对立的关系,而是需要相互借鉴、渗透、融合,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把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面向实践、注重能力的优势作为一种育人理念、培养模式和办学形态向其他教育渗透、推广和应用,同时,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研究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应融入职业教育改革,把终身学习理念贯穿于“三教”之中,使得“三教”优势互补、交叉融合,推动从“分类”转向“协同”,从“不同”走向“协同”,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共同目标。


三、推进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路径思考


(一)把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基本点


 一是要分类制定高等学校评价标准,引导普通高校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增加应用性、实践性课程,加强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同时,加强学科专业整合,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发展复合型、交叉型学科专业,拓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二是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国际视野的一流拔尖创新人才,真正担当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时代重任,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


(二)把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作为突破点


一是加快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优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汇聚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合力,共同下好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乃至一体化这盘棋,从更高站位去思考谋划,着力打造和建设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开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是构建中职、专科高职与职业本科纵向贯通、衔接与互动的类型人才培养体系,畅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链;同时,要为横向“三教”协同寻路找法,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协同前行中创新,在实践创新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教育强国做出新贡献。四是职业院校要主动作为,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在职业教育板块中重点提出,充分体现“三教”协同创新对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意义重大。职业院校要主动思考,主动谋划,主动实践,先行先试,建言献策,努力在“三教”协同创新上有新突破新成就。


(三)把拓展继续教育平台作为重要点


一是积极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职工继续教育,鼓励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和岗位技能,提高员工整体学历层次水平,培养企业高科技人才和高素质职工队伍。二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加强各级各类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建设,强化老年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回应社会对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关切,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以提高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三是强化群众公共学习资源供给与共享,如打造一批公共图书馆、公共书店等,开放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图书馆等,创造更便利的学习空间。


(四)把创新统筹机制作为保障点


 一是构建部省统筹部署、良性互动、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联合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整合各方资源,持续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在全社会倡导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有分工、职业无贵贱”“人人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的良好社会生态。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特点,持续优化区域教育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布局调整。完成区域教育资源重组优化,形成区域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态势。三是尽快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融通和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从一次性终结性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为全民提供学业提升、职业晋升、社会上升的通道。四是在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路径、模式、机制上很下功夫,努力解决“三教”各自为战、资源难以整合、效益不高等问题。既要注重三者间的分工,及时根据经济社会需求结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和供给结构,也要注重三者间的协同,职业教育要加强文化知识教育,高等教育要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继续教育要兼顾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教育。通过有效通道和制度支撑,使得不同禀赋和特长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终身学习,成为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和行家能手。


*作者:张亚杭 重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