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各个院校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展现出自己蓬勃的生机,一时间,在各个高校(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高校根据各自特点,展开了适宜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有的开设课程、有的设计实践,有的推动大赛,有的建设创业园区,总之做法各不相同。
那么如何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向深入推动呢?
英国QAA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创新行动力及创业精神教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了很大的启发,通过借助指南,可以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设计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院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过程,难免会从以下三个层面遇到10个问题。
从院校层面来看,至少面临三个问题:
-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教什么、育什么——需要划定本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领域;
-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如何教,如何育——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
三是谁来教、谁来育——需要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环境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
从教师层面来说,也面临三个问题:
-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教什么——需要在课程、实训、实践等层次上划定教育教学领域;
-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如何搭建,如何教如何育——需要根据学校划定的教育教学领域,分别在课程、实训、实践设计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路径过程;
-
三是如何评价教和育的质量——需要分别从过程和结果上分析、评价教育教学质量。
从学生层面来看,面临四个问题:
-
一是创新创业学什么——知识、方法、技能;
-
二是通过学习学到了什么——能力应用;
-
三是学到的东西用在哪里——应用场景;
-
四是学到的创新创业和自身发展有什么关系——学以致用、个人发展。
如何借鉴英国创新创业教育
在《指南》中给出了创新行动力、创业精神和就业能力等概念,并指出当创新行动力和创业精神一起使用时,它们被称为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行动力:在一个项目或者企业的实际情况下,产生想法并将想法付诸行动。
这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可以应用在教育和职业生活的各个领域。
创新行动力它结合了创造力、独创性、主动性、创意生成、设计思维、适应能力和反思能力,并具有问题识别、问题解决、创新、表达、沟通和实际行动的能力。
2、创业精神:创新行动力的行为、品质和技能在创造文化、社会或经济价值过程中的应用。
具有创业精神,但不一定要创业。
创业精神适用于个人和团队体(团队或组织),它指的是为私人机构、公共部分和第三方部门或者以上三者的任意组合创造价值。
3、就业能力:一系列成就包括技能、理解力和个人品质,这些成就使个人更有可能获得就业机会,并在他们所选择的职业中获得成功,这对他们自己、工作单位、社区和经济都是有利的。
4、创新行动力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想法的能力,以及使想法成为现实的行为、品质和技能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获取知识本身,并且培养广泛的情感、智力、社会、文化和实践的行为、品质和技能。
创新行动力教育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它培养潜在的能力,可以提高就业前景,并通过创业精神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创新行动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毕业生在确认需求、机会和不足之后,形成原创想法的意识、思维模式和能力,即使在环境不断变化和不清晰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想法采取行动的能力。
5、创业精神教育:创业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帮助那些能够辨识机会的学生培养创新行动力能力,并且通过自我雇佣、建立新的企业或发展现有企业的一部分,来发展企业。它着眼于创新行动力的应用,并将学习环境扩展到现实的风险环境中。
通过以上定义不难看出来,英国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一个非常宽泛的领域,既有创新也有创业,还与就业相关,并且用“行动范围”的形式很好的界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域。
根据《指南》,我们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设计成两个大的层级。
第一个层级就是以创新行动力为边界的创新创业教学领域,在这个领域,无论采取何种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范畴都不应超越创新行动力所界定的范围,即产生(形成)一个想法,并将想法付诸实施。
而第二个层级就是创业精神教育,这个层级的特点是将创新行动力的能力应用到现实的风险环境中。
其中第二个层级的创业精神教育在应用环境上,就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在教育教学设计环节上将现实风险环境,从简单向复杂,从可知到不可知,从有限空间向无限空间,从有限自由度向完全自由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