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访谈:创新创业学校应该如何教?

2019-07-24 10:35:51
分享到:
 

【聚焦“创新创业创造”系列访谈·智库答问】  

    本期嘉宾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许涛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徐飞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徐小洲

 

 
 
01
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
 
 

 

 

 

 

光明智库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后,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许涛: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综合改革统一部署的大事。开展至今,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显著进展:

  • 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形成广泛社会共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提出要“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造就源源不断、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随着教育的深化,每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人数不断增多,2018年高达265万人,成为全球参赛人数最多的大学生赛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面向每个学生的普惠教育。

  •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推动高校综合体制改革。高校在师资上普遍重视把企业家导师引入课堂,在资金筹集上重视社会捐赠,在课程改革上关注实践型课程建设,在成果运用上更加强调产学研用一体化。

  • 提高了大学人才质量,提升了教育服务能力。2018年我国毕业生创业率已超过3%。860多万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个行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  ◆  ◆  ◆  ◆  

徐飞:

理念深入人心,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不断优化。

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化;

创新创业培训、孵化平台、行业导师等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安排渐次推出;

市场与学校、企业家、创客中心、创业大赛系统化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基本形成。

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推进。

目前,开设相关课程的专职教师超过两万人,已建成19个国家级示范基地,200个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等通过评选和认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批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等,以点带面,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特色化、差异化教育方法不断涌现。

以西南交大为例,已建立差异化创业教育方式、路径以及AFI三层次(About/For/In)创新创业课程群,为学生开具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方法课程清单;构建慕课课堂、互动讨论课堂、科创实践第二课堂,探索“三堂互融”慕课混合教学模式。在国内率先建立创业工程双学位培养机制,开设创新创业精英班——“菁蓉班”。

 

◆  ◆  ◆  ◆  ◆  

徐小洲:

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进展,可概括为16个字:“认识提升、规模扩大、路径拓宽、体制初成”。

认识提升。20世纪末21世纪初,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分割进行的。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融合发展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人们对创新创业的认识随之不断深入。从要不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到怎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小众创新创业教育,到大众创新创业教育;从经商式创新创业教育,到全面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

规模扩大。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学生热情得以激发,理论教师与实践导师不断增加,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开发与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同时,1998年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展以来,各层次、各类型竞赛竞相出台。

路径拓宽。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学校教、政府扶、企业帮”的局面。学校是教育主体,在学生能力培养中起着主阵地作用;各级政府以政策、资金、场地、环境等方式,发挥了积极引导、扶持的作用;企业与学校合作,通过案例教学、竞赛指导、产品推介、资金孵化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体制初成。2015年后,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逐步建立。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创新创业驱动发展战略,社会各界正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02
创新创业课程要挤掉“水分”
 
 

 

 

 

光明智库:有网友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还需要探索。您认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升级还面临哪些难点?

 

许涛:

深入推进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事物,打破了已有的行政职能划分、学科专业设置。现有办法通常是挂靠不同行政部门,利用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来集中协调,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未来如何赋予创新创业教育部门相对独立的职能,如何优化和改进已有运行模式,是必须克服的难题。

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教育。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实践性极强,要求高校重构教育场景,基于校企、校地协同,着力重塑未来教育新生态。

目标重创业轻创新。高校往往不自觉地把学生创业率作为重要目标,忽视了对大多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高校重创业、轻创新的思维定式,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  ◆  ◆  ◆  ◆  

 

徐飞:

创新创业热情不高。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基本上是两条线,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很难得到全面激发。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专创融通、融合”问题。高校要精准发现学生的创业意愿,鼓励学生大胆试错和进阶,并给他们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充分激发和释放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队伍结构亟待优化。目前,创新创业师资仍以经济管理类教师为主,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创业者为辅。还需引进第三类人员,即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知识产权技术发明专利交易等机构的专业人士,打造“知识型、专家型、实战型”相结合、跨专业跨行业跨组织多背景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课程及教材不完整。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课程体系大多借鉴国外已有课程设计;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课程,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实践课程也远少于理论课程,二者有效结合很不够,急需开发具有本土化特点和实战应用场景、将“应然”和“实然”有机融合的优质课程和教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