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模式,推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双创保障体系
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部门协同,明确院系主体,健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协调机制。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设立创新创业必修1.5学分,构建通识教育、学位教育、专业教育、辅修教育等多层次、分类别的课程体系。
出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学分转换、保研激励、休学创业、资金与空间等支持政策,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动力。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平台,创办《创业教育》国际学术期刊,举办创新创业展,展示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深化科教协同,创新双创教育模式
学校从1999年开始在竺可桢学院设立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构建面向本科优秀学生的“未来企业家培育工程”,20年来培养学生1000余名,学生毕业5年后平均创业率达20%以上。
加强学科支撑,建设创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面向本科生开设《创业管理》《创业投资分析》等创新创业类课程60余门,探索建设以“X+创业”或“X+创业管理”模式为主的专业课程建设。
出台《浙江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计划,改进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培养环节,推动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融入科研团队,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的培养。
基于国家MOOC平台开设《创新管理》《精益创业》两门课程,截至2018年底,课程选课人数近7000人,课程访问量已超过400万次。
汇聚多方资源,搭建双创实践平台
用好校内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实验室和紫金创业元空间、IdeaBank创客空间等20余个校内实践教育平台,实施国家、省、校、院“四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微创业联盟等创业类学生组织30余个,举办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学科竞赛75类共140项,承办“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代训、以赛促创。
依托校友资源,聘请100余位知名企业家校友担任创业导师,每年举办校友创业大赛,2018年首次将赛事布局扩展至全球,吸引来自海内外的1000余位创业校友参赛、100余家知名创投机构参与,为参赛团队接洽近20亿意向融资。
建设校友总部经济园,目前已引进100余家海内外高科技企业和项目入驻,为师生校友开辟近3000平方米的ZJU校友创客空间。
汇聚社会资源,建设覆盖20余省市的10个工业技术研究院、100个技术转移中心分支机构,推进紫金众创小镇建设,与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等合作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实战孵化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资金、场地与专业化服务。2014年以来,学校共募集创新创业基金超30亿元。
树立开放思维,推进双创国际合作
加快布局国际合作网络,建立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建设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创新联盟等合作基地,联合建立创业孵化平台,让学生创新创业同世界接轨。
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成立创业实验室,开展全球创业管理联培硕士项目(GEP)、创新创业管理双硕士培养项目(EP)等,进一步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
牵头组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创业教育教席,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国际会议。
发起创立“世界创业论坛”,举办“中国创业”国际夏令营、“全球创新创业高峰论坛”等活动,组织学生暑期海外创新创业实践、参加创新创业国际会议等,拓展学生全球化视野,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