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就创工作,专家这样说

2020-06-16 09:37:18
分享到:
张军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努力推进新就业形态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从“六稳”到“六保”,党中央把就业任务摆在首位。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要面向时代发展前景,坚持就业创业双促进,打造就业机会“新增长点”。

 
一是紧跟政策利好“指挥棒”。针对国家提出的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利好,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强化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互动,引导毕业生向有政策红利的领域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是把握新就业形态“风向标”。大学生在就业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还要体现在以新就业心态适应新就业形态。大学生群体要实现充分就业,应打破对传统“金饭碗”、“铁饭碗”的惯性追求,树立新就业取向。高校要通过支持创新创业场地、提供培训指导及政策咨询服务、拓展资金支持渠道等举措,鼓励学生面向新就业形态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善于到新就业形态中寻找新发展契机。

 
三是打造就业创业“合作链”。创新校校、校企、校地合作模式,拓宽交流、共享资源,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与高校就业服务部门也应作为桥梁纽带,定期开展常态化的行业动态推介、用人需求调研、毕业生能力素质评价与反馈,推动“人才培养——职涯教育——实习见习——就业创业”全链条、各环节协同支持服务,凝聚高质量就业的工作合力。
 
徐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

 

加快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要在发展思路上与中央和省市保持高度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不平衡不充分也成为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最突出问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与内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在资源影响的马太效应下逐渐拉大,这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沿海地区和发达国家沿海城市群相比仍有巨大差距,这是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为了缩小与世界湾区的差距,我国需要在国际交通网络、经济结构、资源配置能力和产业集群效应等诸多方面加快提升。

 
纵观近年发展脉络,单城市发展已经向城市群发展。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与经济总量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潜力城市,形成一定竞争,促使城市间在吸引人才、吸引产业、吸引资金等方面比拼,推动塑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加速了城镇化水平提升,也带动周边小城市的经济发展。

 
我国空间格局基本已经确定,其中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是重点区域,要优先发展和率先突破,一方面要加速打造成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展引擎,同时也要尽快建成世界级城市群。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形成内外联动、全面开放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推进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和“一带一路”建设。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提及经济最具活力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地区,这意味着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重中之重。要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推进机制、“挂图施工”、加强协同,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加速形成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差异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王永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
 

持续发力稳就业促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面对疫情冲击,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今年两会焦点之一,特别是就业成为“六稳”、“六保”之首。黑龙江大学把稳就业、促就业作为最大民生,以教育部布点监测高校为契机,积极应对用人需求大幅缩减的严峻形势,深入探索“云就业”新模式,做到就业招聘“不打烊”、就业指导“不断电”、就业服务“不断线”,全力保障学校9236名毕业生能就业、稳就业。

 
一是提高站位抓组织。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通过多次召开就业专题会议、建立二级学院就业台账、周报告制度等措施,科学研判形势,层层压实责任,落实落靠任务要求。

 
二是整合资源抓对接。调动多方力量,整合全校资源,加强精准摸排,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切实做到底数清、需求明、措施实。启动毕业生“百日冲刺”行动,举办不同行业、类别、区域的空中双选会70多场,参会企业4376家,岗位需求232151个,学生累计参会70224人次。

 
三是精准帮扶抓指导。开展“职场训练营”等就业指导讲座近400场,发布就业指导推文百余篇;重点帮扶湖北籍、少数民族等就业困难毕业生354人,其中近200人已成功就业。

 
四是未雨绸缪抓先机。学校于5月启动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召开《就业指导》主讲教师培训会;筹备2021届实习双选会,唤醒学生就业动能。

 
赵旭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监事
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常务副院
 

努力打造高校创业新生态

 
新冠疫情期间,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9处提到了“就业”。“就业”成为“六稳”“六保”之首。疫情是危机也是机遇。

 
上海交通大学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闯出一条不一样的战“疫”道路。颜健博士团队筹建的“上海交大-研维科技电解水研发中心”,在疫情期间推出微酸性的次氯酸水,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芽孢都有显著杀灭作用;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李少伟团队为相关药物研发方向的其他团队提供免费数据分析服务;上海易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薄智元,带领团队开发的产品“轻流”,以模块集成方式为客户快速定制高效的流程任务团队协作工具。交大创业学院联合“好大学在线”推出了创业教育社区——“上海交大创业JIA”,构建线上创业教育-实践-孵化生态体系。平台上线3个月,已为全国20多家高校600多位师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学校着力推进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科技型企业,带动形成产值规模达到千亿级的环交大经济圈。

 
刘志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秘书长
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

 

多措并举推动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

 
今年两会是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决胜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新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凝聚亿万中华儿女协同抗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心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代表委员交流时,作出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思路和方法路径。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人群”和“创新”种子,是我们在建设“双一流”道路上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在这场危机大考中,大学生就业创业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尤其应该重视。从短期看,应该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汇聚社会和校友力量多渠道多方位促进就业创业;从长期看,应该依据新兴产业发展和社会变革需求,积极优化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面向高质量发展要求谋求高质量人才培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方式。

 
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围绕就业创业新需求,开展了《创新创业前沿》空中课程,900多位学生在充分领会前沿科技的同时,深入理解了产业分析、商业计划、团队组建等基本创业流程,极大鼓舞了青年学生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的信心。此外,创业学院还联合上海福建商会、福建省驻沪团工委等单位共同举办首届闽籍在沪企业线上人才招聘会,提供近千个岗位,共有上万名大学生在线参与,空中对接会活动受到大学生广泛认可。

 
陈姚
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
 

努力打造全面创新创业知识体系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国务院领导同志也多次在各种场合要求,要发挥“双创”积极作用,为多种形式创业和灵活就业松绑。

 
疫情之下,过分依赖线下的创业企业经营陷入停滞,而在线视频、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生鲜电商等则逆势爆发,“平台经济”成为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持续动能。下一步高校应瞄准新形势顺势开发新媒体创业、社群营销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打造更加全面、科学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鼓励用“轻量化创业”、先就业再创业、先兼职创业再全职创业等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创业道路赋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创业安全教育的分量,不仅要教学生如何提升创业运营效率财务效能、控制成本抗风险,还要教学生安全生产知识、维护员工安全生产权益,更要让他们学会把创业失败可能导致的家庭社会安全因素通盘考虑。

 
胡毅
中国科学院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
 

以科教融合体制改革为抓手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

 
今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重要关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外部环境的剧烈动荡,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全民抗疫到全面复产,我们度过了疫情严冬。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向社会乃至世界传递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的强烈信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以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强调了创新创业在振兴实体经济、确保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意义,部署了有利于推进创新创业发展的举措,提振了创新创业工作的信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自2017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以来,逐步建设了以双创学院为主体,以科学院各院所为协同,以地方政府及企业为支撑的组织架构;布局了以双创教育为基础,以双创大赛为平台,以双创服务为目的的业务架构;形成了院-所,院-地,院-企协同高效、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打造了以“MBA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国科双创之星”培训、“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一系列富有国科大特色的双创教育、活动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闭幕后给科技工作者的回信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并提出了四个工作要点。这四点要求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深化科教融合体制改革为契机,发挥科学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势,帮助更多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技术由纸面到产品,由产品到市场。打破学校、科研院所的“围墙”,实现国科大与中科院各研究所“共治、共享、共发展”。积极引入外部资源,与怀柔科学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吴振宇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
 

以双创实践融合战略为重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更为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改革拓展了新途径,贡献了丰富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模式。李克强总理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创新创业放在突出位置,提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要做好学生创新创业的领路人。大连理工大学基于“三创融合+X”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构建“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投入更多资源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发展,完善大学生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方法培养,改革和完善创新创业实践班、工作坊、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训练过程,通过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激励机制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营造良好双创文化,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速推进师生创新成果转化,以创新引领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在改革发展中解决新问题、创造新需求、提供新动能。

 
吴建材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院长
 

稳就业、保就业、促创业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设小康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时刻和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两会”,影响重大,意义深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职业教育从原来仅在就业章节中提及,变为在就业章节和教育章节均被提及,职业教育重要性再次被突显。对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来说,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使命。我国正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该在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加以改革。职业院校要积极出台并做好各种稳就业、保就业、促创业的工作措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毕业生创业方面,建成“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项目推荐、融资等方面一站式咨询和服务;做好大学生各项创业政策的宣讲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平台和微信群,开展大学生创业专题政策解读并推送至每一个毕业生班级群,把各类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还邀请双创专家开展线上创业讲座和培训;在校内双创基地中规划近1000米毕业生创业空间,加大对毕业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力度,免除多种费用,支持毕业生创业。
 
 
 
文章来源:高教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