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2020-08-20 09:53:57
分享到:
【摘要】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民族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创业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创业人才培养是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新时代,我们要紧扣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创新引领,从教育之基、实践平台、保障土壤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驱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是科技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要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速释放科技创新原动力,让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不断涌现,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融合专业优势,夯实创业教育之基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多是典型的表层创业教育,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教育教学目标,同时也缺乏学科专业的依托,致使创业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因此,亟需将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专业教育,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首先,构建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计上强调与专业教育和跨专业知识的融合,注重将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等与学科专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识别并把握创业机会,寻找行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点和创业生长点,准确把握行业转型发展及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促进专业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共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重在将科技与创业精神高度融合,将创业体验教育与多专业交叉相结合,打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状态,提供交叉领域的科技创业机会。

 
其次,培养专兼结合的创业师资队伍。在创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只是讲授者,更多的是监督者和指导者,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创业素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需加强对创业培训的打造,提升教师的创业理论水平和创业教育能力,努力实现创业教育专业化。同时,充分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创业教育案例,通过委派教师参加国际创业教育会议或国际论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创业经验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了解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此外,还可设立校外创业实践导师,鼓励和吸引优秀校友、行业专家等参与创业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讲授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和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项目。

 
最后,创新多元科学的创业教学方法。创业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教育课程,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运用以案例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为核心的多元科学创业教学方法。一是建立创业案例库,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重点选择能够培养创业精神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二是合理使用体验教学法,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感知体验之头脑风暴法、认知体验之管理游戏法、验证体验之角色表演法和应用体验之沙盘模拟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操作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

 

加强科技引领,铸造创业实践平台


 
首先,利用专业平台,发挥科技研发优势,举办各类科技创业竞赛。竞赛组织方和专门机构要确立实践教育和广谱教育的理念,做好竞赛的两极延伸,关注赛事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赛事对科技创新计划落地的推动意义。其中,一极是赛前的科技创新创业培训,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创业文化、指导创业调研、识别科技创新点、把握市场;另一极是赛后的转化落地,相关机构需要对接竞赛中的出彩项目、优秀的创业计划,做好运营工作,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产生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次,利用孵化器和科技园平台,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高校应为师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加大软硬件投入。同时,注重科技创新研究,引导专业技术向创新产业领域延伸,加大科技研发与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融合力度,指导学生做好研究成果转化。在科技园的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通过建立与企业、投资方等多方联系,制定科技项目运行与管理方案,顺利完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切实发挥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服务效能,并持续不断向专业化、技能化、特色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创业平台,包括各类创业策划和创业俱乐部。科技创新活动周是创业策划的常见形式,通过图文、实物、声光及其他智慧化的手段,展现成功创业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理念、研发构思、孵化过程、最终成果、应用情况、团队风貌等,达到弘扬创业精神、普及创业文化、增强创业意识的教育效果。同时,通过举办创业俱乐部、创业研讨会、创业培训活动等方式,将创业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入推进创业教育。

 

突出政府引导,厚植创业保障土壤


 
高校科技创新教育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服务和保障功能。只有在政府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引导高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方合力,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第一,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可以与高校共同推动协同创新,构建凸显专业特色、符合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创业项目平台。通过政策红利,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设立创业教育专项资金,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扶持转向科技创新引领的精准滴灌式资助,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加大对科技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将科技创新投入作为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投资。同时,破除政策壁垒,充分发挥创业导师指导作用,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此外,还可以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资本投入、退出创业项目配套政策,建立创业投资机构激励约束和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对那些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和项目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税费减免的方式,吸引企业关注高校科技创新孵化项目,打造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业高地。

 
第二,优化政策执行机制,打造政府和社会共同支持科技创新的格局。在政策制定及实施层面,政府可将自身定位为监督者和服务者;在政策推广及普及层面,政府可将自身定位为宣传者和教育者。政府可以引导高校、企业、社会机构、中介组织等承担创业政策的执行任务,构建多方联动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执行阻力。此外,还可以发挥政府的立法监督和引导推动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明确责、权、利,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创业指导、创业援助和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政策转化率,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关乎成败。高校科技创业人才是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高校科技创业者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健全科技创业型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打造“双创”升级版,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作者吕胜男,为扬州大学《尚书》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社会需求的江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a/2018/03/15)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