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丨武昌理工学院:构建大学素质教育新模式

2020-11-09 09:28:02
分享到:
近日,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通识素质过硬、创新创业素质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起了以“三个三”为特征的大学素质教育模式。“三个三”,即“三个突出”“三条路径”“三项改革”。

 

“三个突出”擦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明底色


 
为了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武昌理工学院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立德树人、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突出立德树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武昌理工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行“三全育人”,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教育理念,采取五项措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讲好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二是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深入挖掘通识课、专业课、创新创业课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

 
三是开展“内省教育”,在保证思政课学时学分的前提下,将学校独创以“励志”、“修身”、“内化”、“人生”、“协作”、“成功”、“就业”七个主题为内容的“内省教育”和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班级演讲、点评总结等形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实行“素质导师制”,配备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素质导师队伍,担当学生灵魂工程师和人生引路人,对学生进行“六导六督”:“六导”即对学生进行人生引导、品德教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六督”即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督促学生内化、践行、创新,督促学生预习、复习、练习,督促学生敢问、勤问、善问,督促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多交友,督促学生内省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文明,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五是实施思品素质测评,注重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出的“思品”素质进行测评并纳入学分体系,促进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良好道德及文明行为的养成。

 
突出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学校探索实施“三维”人才培养模式,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立体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开设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体育等文体活动和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及社会适应能力,实施“博览群书工程”,设置“博学”学分,开展“博览群书”测评,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教学改革、实行产教融合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职业观念、职业道德。

 
突出创新创业教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要强调全面发展,而且要重视个性发展。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量化测评、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相关竞赛、举办成功素质展示节和大学生创新成果拍卖会等有针对性的“双创”教育和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近年来,一批学生获得国家专利;学生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与诗集30余部;学生参与编剧、拍摄电影4部,其中一部为院线电影,一部获中宣部微电影大赛三等奖。学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成功创业者近3000人,涌现出一批资产超千万乃至过亿元的优秀校友,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校友创业群。

 

“三条路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路径一:产教融合。武昌理工学院先后同86家地方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机构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建设实验室、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共同指导毕业综合训练、共同促进就业等“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路径二:强化实践教学。武昌理工学院通过多举措强化实践教学,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个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了专业实践学时学分占比;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力度;强化了对实践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路径三:学科专业技能竞赛。武昌理工学院将学生的学科专业竞赛、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校内外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计算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近年来,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奖项4820项,其中德国IF设计奖4项、红点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大赛、工程算量软件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一等奖73项。

 

“三项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模式改革。武昌理工学院创立并全面推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开发就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因材施教;内化就是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掌握并能够运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由教师引导、学生研习、课堂检验、精讲提升、释疑创新“五大模块”构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运用。

 
教学手段改革。武昌理工学院创新教学方法,各学院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科专业特点,不断探索适合学院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人工智能学院教师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城市建设学院教师采取“现场教学法”、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采取“研究式教学”、护理学院教师采取“团队授课方式”、商学院教师采取“项目式教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采取“实战式教学”、影视传媒学院教师采取“点评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千余万,基本建成“三全三化”智慧校园,即信息化应用覆盖全部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师生、覆盖全校,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出台《关于推行教学信息化暂行办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送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落地。

 
学习评价方式改革。学校改革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由原来的4:6调整为6:4,由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变到形成性评价为主。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特色项目三方面完善学习评价标准,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平时成绩的评定与记载,确保形成性评价中平时成绩的客观、真实与准确。

 
文章来源:央广网,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