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打造“三个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推动创建人才培养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衔接、实践育人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协调、课堂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聚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二是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紧扣地域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培养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湖南省一些高校与中联、三一等省内大型制造业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班,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取得了良好成效。
——聚焦“专”“创”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脱离课堂,应建立在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之上,而专业教育也离不开创新思维训练与创业实践检验,两者相互促进。
为此,高校应着力建设“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成果评价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嵌入专业教育,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方案,以专业领域案例丰富课程内容;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建立师生科研团队,实现课堂专业知识讲授与课下创新创业实践联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构建三个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走深走实。
全方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机制,是高校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育人机制。探索将党支部建在创新团队上,积极引导优秀党员师生加入支部,打造创新创业团队的强大核心;二是构建学科竞赛实践育人机制。在校内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科研项目、创业竞赛以及产学研结合等实践,为学生提供实现创新设想、历练创业技能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团队精神、创新创业技能和素养;三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育人机制,引导师生把创新创业当作一种学习方式、形成行为习惯。开展“创新创业周”、组织创业项目成果展、优秀企业家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在校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依托校外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观走访、实习实训、开展创业项目孵化,为大学生提供场地、资金、设备、信息咨询以及公共服务等支持。
——协同四方联动,汇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四方协同。
一方面,应充分协同校内外双创资源,搭建多主体育人平台。高校可派遣创新创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学习,通过结队形式促进双创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有效提高双创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对学科专业师资与相应行业领域企业专家进行资源整合,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应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搭建双创项目的开放共建平台。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要主动对接“三高四新”战略需求、瞄准行业企业技术问题,发挥学科优势,增强科研成果转化率。大力推进校内外科研、实验平台的资源共享,促进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场地、实践项目、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增强市场、社会与学生间的相互了解。
作者:唐青、何涛,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华声在线,部分内容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