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1-02-01 09:12:45
分享到:


2020年1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大高校远程参会发言,多个院校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助力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活动。

 
多措并举打赢毕业生就业攻坚战
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厅长 周荣

 
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始终抓好毕业生就业这个重中之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教育部指导推动下,百日冲刺、全力攻坚,确保全省25.3万名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高位统筹,
顶层设计保目标

 
一是定标达标有高度。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负责同志先后作出16次批示,详细确定各阶段工作目标。截至2020年9月1日,云南省毕业生就业率达83.74%,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就业去向落实率为83.28%,提前超额完成工作目标。二是协同攻坚有力度。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出台《云南省促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20项责任清单》,明确28家省级相关部门和16个州市目标任务,建立落实情况两周一次向省委专报制度,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分片包干行动。省委组织部提早推进公务员扩招,牵头社区岗位开发;省人社厅提出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9条措施;其他党政部门、社会企业共同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多措并举,
精准服务保质量

 
一是创新举措“实”。2020年挖掘政策性岗位14.4万余个,比2019年增加近40%。统筹调配编制42870个,面向基层专项招聘基础教育教师和医务人员队伍。为鼓励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由省级财政划拨10亿元资金,从5000到4万元分四个层次对专项招聘被录用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补贴。二是挖潜拓岗“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升学扩招,全日制博士计划数、硕士计划数、专升本计划数、特岗计划数分别比2019年增长12.8%、33.8%、47.4%和34%。积极开发社区岗位3万余个,拓展国企和中小企业岗位10万余个,设置公益性岗位,确保为每一名毕业生都提供就业岗位。三是人岗对接“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相关领导带队调研重点区域、重要园区、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精准对接岗位,精准提供人才,精准做好服务。

 
压实责任,
完善制度保长远

 
一是定期通报抓进度。云南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多次专题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8次牵头召开调度会,12次进行情况通报。“一对一”约谈提醒就业率滞后的高校,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及时改进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检查考核抓成效。驻厅纪检监察组牵头开展专项检查,发出整改通知,列入年度检查问题清单。将各校就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全省各高校压实主体责任,落实“一把手”工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做好校园招聘。三是完善机制抓长远。推进本科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将就业情况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指标,将评价结果与招生指标、生均经费等直接挂钩,引领全省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精准施策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周春艳

 
山东是教育大省、生源大省,高校毕业生连续多年在60万人以上,2020届毕业生达到64.5万人,增量创历史新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就业形势,在教育部、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东省人社和教育部门坚决扛起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紧盯岗位开发,
拓宽就业渠道

 
坚持广开门路,挖潜创新,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激励促就业。出台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为1.1万家中小微企业发放吸纳就业补贴5587万元,为用人单位发放社会保险补贴3197.25万元。近七成毕业生选择到非国有企业就业。挖掘岗位扩就业。拓宽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征入伍等八大就业渠道,2020年和2021年两年事业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70%;首次拿出1021个公务员岗位专项招录应届毕业生;国有企业应届毕业生招聘规模同比增长45.8%;“三支一扶”招募岗位同比增长41.6%;硕士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计划分别较上年增加7450人和3.1万人。

 
紧盯创新创业,
优化创业生态

 
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扶持。省本级安排10亿元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3000万元省级大学生创业引领专项计划扶持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对创业的高校在校生、毕业生,给予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强化载体建设。立足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认定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35家,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目前全省各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达到190多家;首次认定20家省级创新创业示范综合体,给予不超过5000万元奖补。强化能力提升。培训高校创业指导师4600余人,覆盖全省所有高校。
 

紧盯制度创新,
优化就业服务

 
深化制度改革,简化就业手续,推广“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指导求精。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配备人社服务专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指导和服务。对在校大学生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补贴范围,2020年已组织大学生培训40.79万人次。就业服务求便。搭建“就选山东”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实现全省147所高校和64.5万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服务的“全覆盖”。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大厅,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在全省高校推广实行电子报到证,实现就业手续全程网办。就业帮扶求实。建立离校未就业实名制登记系统,全面掌握12.89万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需求,提供服务10.39万人次。对零就业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重点帮助8.9万名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

 
“三个一”工程构建就业育人新格局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任少波

 
浙江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把就业工作摆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举全校之力推进“三个一”工程,构建就业育人新格局,努力把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

 
狠抓就业重点渠道开拓,
构建全覆盖的“一张网”

 
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服务和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总量、优化就业结构。一是建立“云就业”新布局。及时应对疫情影响,创新推进“云就业”服务,举办线上招聘会3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参与协办教育部24365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专场招聘会和“杭向未来”长三角云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80余万个。二是全面布局国家重点领域就业。围绕重点单位、选调生、国企央企、科研院所、基层治理等重点板块加强就业引导,让更多毕业生奔赴祖国需要的广阔天地建功立业。三是以浙大创业优势带动就业。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百余门,建设创业管理博士点,成立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建设紫金众创小镇,与政府、企业等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实战孵化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资金、场地与专业化服务。

 
狠抓就业工作体系完善,
形成团队协作的“一股劲”

 
坚持全面开环整合,在打造就业育人共同体中广泛凝聚合力。一是认真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服务国家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下就业工作专班,分别由校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将制定分学科就业工作规划纳入院系领导班子述职,在就业工作考核体系中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就业引导比重。二是发挥好毕业班辅导员作用。将就业工作作为辅导员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建立就业工作台账,确保工作逐条落实、有账可查。三是彰显院系特色和优势。成立九大校级就业战略指导平台,汇聚优质就业资源,统筹推进就业工作。修订就业工作评奖评优办法,设立服务国家战略奖教金,对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
 
 
狠抓就业导向作用发挥,
布局强联动的“一盘棋”

 
将就业工作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以出口导向统筹人才培养改革。一是以“就业—招生”联动调整生源结构。通过实施“强基计划”等完善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从源头上为国家急需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二是以“就业—学科”专业协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开展本科专业调整专项改革,将128个专业精简至91个。将产业前端需求转化为学科发展方向,围绕“卡脖子”问题设置“海洋技术与工程”等学科。三是以“就业—培养”闭环反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将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学科发展重要评价指标。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引领,邀请基层干部、企业家、赴西部就业校友等讲授思政课,引导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部分内容有修改